人才培养制度

作者:时间:2018-11-24点击数:

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在教学工作、科研工作和专业进修工作三位一体的模式(如图1所示)下,缺一不可。教学工作是青年教师培养的前提条件,科研工作则是青年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,专业进修是青年教师提升的辅助条件。具体培养措施则分为学院、专业以及个人等三个层面。

 

 


 教师培养模式

 

1.学院层面的培养措施

学院在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中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,包括教学管理、科研活动组织以及进修交流活动安排等方面。

1)日常教学管理与教学竞赛相结合,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

根据本科教学质量工程的要求,学院严格执行日常教学管理制度。通过教学督导随机听课、学生座谈会、抽查课堂出勤情况、学生评教以及检查教案等措施,全面掌握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,发现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,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改进问题。引导青年教师形成认真备课、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。

组织每位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学院、学校举办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活动。

根据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考核、奖励,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。

2)支持教学科研活动

在科研方面,学院积极支持和帮助青年教师争取各项基金,积极申报、承担科研课题,通过学校的博士科研启动金和青年基金项目资助、纳入团队培养等途径,促进青年教师参与重要科研工作。

3)制定青年教师进修计划

制定青年教师年度进修和培训计划,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培训活动,同时为每位青年教师制定发展计划和培养方案,确定发展方向,建立培养档案,以提高教师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。

4)鼓励并资助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,拓展青年教师学术视野

为紧跟国际学术前沿,教学团队已经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国外知名大学访问进修,与国外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联系。此外,团队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并发表研究论文,青年教师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意识大大提升,取得了良好的效果。

2.专业层面的培养措施

教学团队的成员基本都是市场营销专业教师。结合市场营销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培养方案,在专业层面采取导师制、“双师”培养以及教学研讨等措施。

1)青年教师导师制

对于每位新教师,团队均指定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,内容包括:备课、上课、作业批改、课件制作、毕业论文与实习、学生考核与成绩评定等各个教学环节。

通过导师指导、听课观摩、讨论交流、科研参与等方式,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获得教学经验。经过多年的实施,课程团队教师顺利地实现了新老更替,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为课程教学骨干。

2)建设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

教师自身的综合知识能力、技能水平的高低是决定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。通过老教师带领青年教师进行实验室建设、课题研究、现场实习等活动,积极开展“双师型”教师培训,有计划地安排在职教师下企业挂职锻炼,对中青年教师集中进行了相关培训、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,使其具有了很强的专业理论和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。学院将进一步加大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力度,力争专业教师全部达到双师型素质要求。

3)教学研讨制度化

教学团队坚持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交流活动。教学团队实行同行之间互相听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,提升教师的授课水平。

教学团队注意通过企业横向课题,以及暑期学生社会实践活动,对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查,及时掌握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和要求。教学团队每两年一次向往届毕业生发放调查表进行调查,调查样本量均为200以上,重点了解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意见和要求,把握社会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新趋势,据此进行课程教学改革。

教学团队注重保持与兄弟院校同行之间的联系,同时通过参加全国性教学指导委员会和教学学术年会,了解课程发展最新动态,促进课程教学内容不断充实、教学手段不断更新。

3.青年教师自我提升措施

在学院与团队的引导和支持下,青年教师应制定自我提升计划。

1)严于律己,为人师表

自觉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,树立科学求实、团结协作和拼搏奉献精神,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、质量观、人才观,立足本职岗位教书育人,为人师表。

2)积极参加教学改革项目

积极承担教学研究项目,参与教学团队各项教学法研究活动,注意总结教学改革实践中的经验、体会与成效,及时写出教学法研究与教学改革方面的总结文章。

3)提升教学水平

教学团队强调传统理论与现代最新理论相结合。教师密切关注市场营销学科的前沿动态,定期或不定期更新教案与课件。在给学生授课的过程中,除了讲授课程教材内容,还注意结合教师的科研成果以及所接触到的企业实际问题与案例,使学生在掌握经典的市场营销理论的同时,又了解到该学科的发展前景与动态。

 

Copyright ©2018 市场营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版权所有
学院地址: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100号(510006)      ICP备05008833号